弟弟给白血病哥哥捐献造血干细胞,奈何新细胞在体内“发挥不佳”,患者血型老是不能转换。为此,医生“请个外援”,从四川脐血库取出了一份在零下196摄氏度中沉睡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唤醒”后运往贵阳,输入患者体内。在辅导的作用下,造血干细胞发挥功效。
1.血型不同 弟弟捐给哥哥的干细胞“开工难”
56岁的贵阳人李明(化名)半年前在贵医附院血液科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救命的方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配型,李明的亲弟弟符合要求,医院在去年7月15日进行移植。
移植很成功,可在多次复查骨髓穿刺提示下,患者的血红细胞没有“升”上来,离正常值差几倍。因为这个原因,李明出现贫血、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医生给他用了抗感染、抗排斥、静脉营养等药物后都不管用。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分析原因,医生认为“故障”就发生在不同血型上面。
“患者的血型没有转过来。在医学上,我们称为主侧不合。弟弟是A型血,患者自身是O型血,通常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血型要由O变A,但现在这种情况没有出现,这就有点棘手。”
贵医附院血液科主任王季石介绍,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输入前,骨髓细胞会被先进行破坏,只留一点红细胞勉力支撑。当新的干细胞进入骨髓后,会分化成新的红细胞、白细胞等,到时候新细胞开始运作,旧细胞凋亡,血型就会转了。
“整个转换过程大约3个月左右,但李明都半年了,还是没有‘转’的迹象。”家属和医生的压力都很大。
2.贵州首次请“外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当“催化剂”
贵医附院至今做了26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未曾发生过这种情况。
为了促进红细胞生长,家属听从医生建议,花费9000多元从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购买1份有造血功能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月19日下午4时,四川脐血库工作人员从公共库的液氮罐中,取出了一份在零下196摄氏度中沉睡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试验室内,“唤醒”了这份冻存的干细胞。 当晚7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生命火种”登上最快飞往贵阳的航班。经历了60分钟的空中旅行,它从成都来到数百公里之外的贵阳。 随即,贵医附院血液科的医生将100毫升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 “外援”进入李明体内后,充当了辅导的作用,可以提供造血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李明骨髓里的红细胞开始生长,目前已经接近正常值标准。因为恢复良好,预计今天就可以出院。据了解,这是贵州首次使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充当“生命火种”救人。
3.专家希望筹建本省脐血库
这次到四川省脐血库寻找合适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给王季石触动很深。他说,脐血库是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特殊血站,用来保存新生儿的脐带血,主要是保存其中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为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储备资源和提供干细胞的配型查询。
目前,我国的脐血库分为“公共库”和“自体库”。“公共库”接受捐赠、免费保存;自体脐血保存需要支付费用,主要供自己或亲属使用。现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都建立有脐血库,贵州没有。
王季石认为,建立脐血库,最大的受益者是病人。每次病人去外省求援,都会面临路途遥远、费用不菲等难题。“要是我们建成了本省的脐血库,由产妇自愿将脐带捐出来,那对很多患有血液病的患者都能提供一种治疗保障。”他表示,但是建立脐血库并非一时半刻就能成功,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所以说,贵州建立脐带血库还需一定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