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成沪上造血干细胞捐献主力 “90后”献爱心
发布时间 / 2014-02-26 / 10237
东方网9月24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相隔4天,24岁的王志强和22岁的廖威栋近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别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手术。两个90后大男生相继成为沪上第281例和第282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青年人正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主力。
做完志愿者又献爱心
8月30日下午,24岁的王志强躺在第一人民医院的病床上,接受移植。这个从小就害怕打针的大男孩除了感觉到骨头略有酸痛,有些疲倦之外,其他感觉都良好。
王志强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毕业生。接到自己初配成功的电话时,王志强还在云南,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他在云南志愿服务了一年。当时自己也的确担心过这个捐献手术对身体会有影响,老师通知时也说让我考虑清楚再回复。所以我在网上搜了好多相关资料,还特意咨询了学医的同学。王志强说,了解了之后他就放心了:“之前好多捐献者都很成功,有比我还小的女生,也有年纪大的人,我身体挺好,更没什么好怕的了。”
恰巧他的志愿服务期也结束了,从云南回到上海后没几天,他就马不停蹄进入医院进行了捐献体检等。王志强笑着说:“我爸妈在福建,他们都挺支持我,无论是西部计划志愿者,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好事,没有反对的理由。”
父母被儿子诚心感动
仅仅隔了4天,同样是“90后”的廖威栋走进了同一家医院,成为了上海第282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廖威栋报名入库是由于去年上半年,他所在的复旦大学一名已经毕业找到工作的学姐被查出白血病,为了挽留学姐的生命,复旦学生自发组织报名进行了一次集体采集,希望能都试一试看能否和学姐配对,廖威栋也是其中之一。
“不幸的是最后那位学姐还是去世了,但没想到一年后我又和其他人配型成功了。”廖威栋说,自己感到很惊讶,但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没办法救学姐,可以救其他人,一样很开心。”
但对于廖威栋远在四川的父母来说,这个消息让他们紧张了一把。“我们家三代单传,就这么一个儿子,肯定担心。”廖妈妈告诉记者,儿子为了说服他们,到处查资料、查案例,还专门请了华山医院的老师来帮助说服,“最后我被儿子给打动了,能配对成功也是缘分,儿子能这样做,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感到欣慰和骄傲。”
刚刚升入大四正在找工作的廖威栋手术前还在实习,手术结束后马上要参加GRE考试。手术刚结束,就捧着书开始复习了。“我也想用我自己的行为证明,当代90后大学生一样有社会责任感,充满正能量。”他说。
在校大学生成捐献第一大群体
据团市委权益部有关人士介绍,“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是由上海市红十字会和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开展的志愿公益项目。
项目源于2001年,当时人们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存在误解和不解,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为此,上海市红十字会与共青团上海市委携手启动了青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动,重点在青年群体中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并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为拯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患者的生命奉献爱心。
自此,“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每年定期举行并持续发力,这一项目也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志愿服务品牌”、“上海城市新印象之十大心灵感动”、“第二届感动上海十大人物提名”等多个奖项。
据悉,目前上海造血干细胞库的报名者中,近四成志愿者来自于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在已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同样也是主要组成人群,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是捐献者职业类别中的第一大群体。